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香港600亿基金公开招人

网络整理:10-26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香港600亿基金公开招人)

这一次,香港要面向VC/PE圈招人。

投资界从官网获悉,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两则招聘信息,其中较为一级市场关心的是正寻觅风险管理副总监(Associate Director (Risk Management)),职责为协助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活动,申请截止日期为8月12日。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来头不小旗下将会管理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累计规模620亿港元。

据悉,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同时也在公开招聘CEO。随着这一超级投资平台逐渐落地,香港的“基金招商”时代也拉开序幕。

620亿基金管理公司招人

普通话流利优先

先看看这一则招聘细则:

风险管理副总监的职责为协助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活动,包括投资基准分析、资产配置、政策制定和投资指南制定等。申请截止日期为8月12日。

职位要求方面,首先候选人要拥有会计、经济学、金融、工商管理、风险管理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等,有另类投资或金融分析的专业资格者优先考虑;

在业务要求上,至少有3年金融服务、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或相关领域的相关经验,其中有私募股权投资财务/运营尽职调查流程和/或业绩衡量经验者优先;

此外,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私募股权投资和风控方面的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有意思的是在语言方面,候选人除了要有良好的中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明确提出普通话流利者优先

作为港府的开创性尝试,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公开招聘,意味着这个超级投资平台正在落地。

时间回到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期内首份《施政报告》,这是一份涵盖着香港政府多项改革的报告。其中,报告提出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由特区政府全资拥有,进一步运用财政储备促进产业及经济发展。

要知道,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被赋予了重大使命管理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基金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

其中,300亿共同投资基金被外界视为香港版“政府引导基金”。据悉,在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初期,香港金融管理局向其提供投资、后勤和运营方面的支援,公司也会随业务发展逐步建立其管理团队。

这一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在香港还是首次出现,也正是如此,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称为“港版淡马”。

今年2月,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公布,董事会由财政司司长担任主席,其他成员包括相关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及商界领袖。彼时,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运作,并正物色具质素的合作伙伴,看准时机做出策略性投资。

陈茂波还进一步解释了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目标将本着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引领和支持香港策略性产业蓬勃发展的方针,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提升香港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为市民创造更多优质的事业发展机会,并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产业合作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对机构的接洽中,公司除投资回报外,还会考虑企业或个别项目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和就业,以及长远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潜力。

新兴产业之争

香港,也投身基金招商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还是在《施政报告》中,香港重点提出了“招商引资引才”的口号,这一口号贯穿了报告中的多条相关举措。实际上,“招商引资”概念原本来自内地,此前这一说法在香港极为少见。但随着“争抢新兴产业”的号角吹响,香港也来了。

最受VC/PE圈关注的要数上述提到的“共同投资基金”。这是香港借鉴内地引导基金模式,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的基金,用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这里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这两年内地引导基金遍地开花,掀起了基金招商狂潮。

“从年初开始,陆续接触过香港方面相关人员,大家针对政府引导基金的体验和经验做过一些沟通。”深圳一家VC机构的募资合伙人此前曾表示。而在投资界的了解中,不少风险投资机构都较为关注香港母基金层面的动态

“如果有合适的募资机会,都会去准备,尤其是双币基金,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国内本土政府引导基金合作经验,在以企业引进为代表的返投能力上有过切切实实的经验。”

香港方面曾向《中国基金报》表示,自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经有不少机构提交了投资计划书,包括创科和金融科技企业,公司连同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辖下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经与一些有兴趣的机构开展初步洽谈。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香港还搭建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专责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同时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积极游说他们来港发展。

同时,香港加大力度发展家族办公室。今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了为单一家族办公室制定的税收优惠法案。一年前香港还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向投资推广署拨款一亿美元,以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来香港,并立下目标:在2025年年底前协助不少于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在部分VC看来,随着新加坡等地的家办政策收紧,香港则成为不少家族办公室的下一个落地点。直到6月份,香港方面宣布称,投资推广署已经收到近一百个全球各地家族办公室的查询,当中三分之一已表明有意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由此也衍生了这样一个新现象:随着家办齐聚香港,内地一些创投机构也开始专门在香港设立办公室,便于维护和挖掘家族办公室LP。一位活跃在大湾区的IR向投资界透露,“老板除了去中东和新加坡募美元,也常往香港跑。”

说到底,香港在基金招商上的凡此种种,最终还是一场新兴产业之争。在此之前,香港曾立下目标,整体引进企业目标为1100家左右,包括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

在政策上,对于希望重点发展的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香港专门制订了目标企业名单,搭配一系列“配套措施”,提供量身定造的企业落户计划,以及为这些企业的人员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申请签证、子女教育安排等。

“可以看到,香港也在培育自身的科技产业,一方面大力招揽人才,另一方面也会尝试透过‘基金招商’招揽企业。”大湾区一位跟政府引导基金打交道多年的投资人感叹,这是全国各地招商大潮最生动的写照。

香港“抢人”大战:

内地9所大学毕业生可落户

产业与人才的往往相辅相成,香港抢人大战已经开始。

最为轰动的,是《施政报告》里首次提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这一计划将对象瞄准了高学历人才和高薪人才,对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且有一定年限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发放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拿到通行证在居住香港7年后,还可以申请永久身份证。

随后,香港正式接受申请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计划。“这次到深圳出差,顺道深入了解香港高端人才计划。”这是年初接触外地VC朋友频频听到的一句话。

从全球百强大学来看,内地满足该条件的高校有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了清北+华五+华科大+中山大学的九校格局。

就在月前,李家超提出“高才通”准备进一步放宽申请门槛,非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也可以申请。而来自香港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总共接获超过32040份高才通申请,其中有超过21494份获得批准,申请通过率高达67%。

还有早年间的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在新的《施政报告》规定下,这一计划取消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并优化了审批程序;另一项政策“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也同步放宽,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这一举措也同样受到关注。

此外,香港在今年2月颁布的2023至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还提出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根据要求,申请人要将一定金额的资产投放在香港本地市场(不包括物业投资),在通过审批后就可以来港居住和发展。

按照特区政府制定的目标,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将通过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每年吸引至少3.5万名人才,也就是说,3年内香港至少要吸引10.5万名人才,这一目标对比去年和前年的年均人数增加了40%。

总结来看,香港要争抢的人才范畴,除了创新、医疗及高端科技等领域的优质人才,还有资产丰厚的高净值人群。如此密集的激励政策背后,是香港对人才流失的焦虑,也是这座金融中心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毕竟新兴产业要崛起,必然需要大量高端人才。

抢下高端人才,拿下新兴产业,这是香港的关键一役。事实上,香港的焦虑也是全国不少城市共同的焦虑产业升级浪潮波澜壮阔,要么掌握话语权,要么掉队落后。

因此,从更高处来说,这也是每一座城市的关键一役。

Tags:[db:TAG标签](842040)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香港600亿基金公开招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