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一揽子政策助力经济回稳 中期政策衔接需及早谋划

网络整理:08-19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一揽子政策助力经济回稳 中期政策衔接需及早谋划)

“今年1~5月,公司月平均销售汽车80辆左右。6月销售车辆140余辆,增长率达75%。”四川成都一家汽车销售公司销售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受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支持,6月份到店看车的客户量比上个月多出五六成,成交量也很可观。

这家汽车销售公司的业绩变化,是国务院近期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显效的一个缩影。5月底国务院部署实施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 的支持政策位列其中。

事实上,6月以来,随着加力稳经济政策落地实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复商复市稳步落实,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助企纾困落地见效,市场主体预期改善,经济处在加速修复期。

企业生产服务呈积极修复态势

高频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景气度较快回升,表现为近期电厂动力煤日耗开始快速上行,石油沥青开工率数据稳步回升。交通物流方面,公路货运需求稳中缓升,货运流量基本恢复至2020年同期水平,长三角地区物流运输全面复工达产,宁波港、上海港吞吐量也已恢复至本轮疫情前水平。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胡焓表示,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显示全国物流活跃度继续提升,物流需求和供给能力稳步改善。分析认为,货运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工业部门需求和部分消费部门需求的回升。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也呈现了制造业生产经营的暖意。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6月制造业PMI有点超预期,综合PMI产出指数高达54.1%,反映6月经济修复力度较大。

交通物流恢复支持工业企业生产销售的状况改善,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企业“减负”。证券时报记者从税务总局获悉,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目前,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

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将躺在企业账上的“死钱”变成了“活水”,实实在在增加了企业现金流。这项政策对于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款慢的企业帮助最为明显。山东潍坊东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光伏项目投资回报期较长,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前期需要购置大量的电池板、钢材组件等原材料,投入大量建设费用,目前得到了240余万元留抵税款使得企业的生产建设资金更加充裕,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更足。

税务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调研来看,留抵退税款被企业主要用于增加原材料采购、投资及研发支出、房租等日常运营支出,以及支付账款和工资薪酬等。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部分资金对企业资本开支的促进作用大概率在三季度显效。

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等政策也在积极落地。记者从多地国资委获悉,今年区域内国有单位为租户减免房租的幅度都远超前年。以北京为例,据市国资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全市已有4.66万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到房租减免实惠,获得约64.5亿元的真金白银帮扶。

投资支撑消费回暖

二季度GDP有望正增长

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就稳投资、促消费提出了6项具体举措。文件印发以来,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川藏铁路配套的公路工程正在全面加快建设,已经完成的投资占总投资的50%,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总长度超过22公里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的天山胜利隧道,实现了1号竖井的贯通;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广西南天高速公路的天峨龙滩特大桥完成了高精度的合龙。近期,随着浙江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等项目的建成通车,G1523宁波至东莞高速、G1517莆田至炎陵高速,G3011柳园至格尔木高速三条国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全国骨干路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航设施及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

专项债对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今年1~6月,剔除中小银行专项债后,新增地方债共发行39964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发行6148亿元,完成85.4%,新增专项债发行33927亿元,完成98.3%。1~6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额度完成95.8%。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新增债发行进度总体偏前置。国家发改委近日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对相关工作再部署再推进。

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业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关键领域。6月以来,多地通过新增号牌、发放地方性补贴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除了前期已经公布今年新增号牌的上海、天津等城市,6月以来深圳、杭州也相继公布了新增用车指标的数量。同时,北京、吉林、重庆等地出台了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便利皮卡车进城等举措。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目前这一政策已经“满月”。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

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乘用车市场销售下行的势头得到扭转。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全国乘用车厂家批发211.1万辆,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33%;市场零售192.6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42%。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用“暴增”一词来描述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市场的表现。崔东树表示,当前刺激政策能支撑销量回暖,但政策的启动期一般是消费者并不着急购车,因此虽然6月份增量效果较突出,但7~8月份会相对平淡,见效最明显预计在四季度。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近期也公开呼吁,接下来几个月会是消费者购车换车的最好时机。以买一辆20万元的新车为例,依据政策会享受到2万~5万元的补贴大礼包。

近期政策还在为促消费“添柴”。7月7日,《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公布,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地方保护、车辆充电不够便利,二手车市场“小散弱”、交易登记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更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有力举措。地方层面,北京日前先后公布了优化进返京政策,分批有序恢复直航北京国际商业客运航班和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的系列举措。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对记者表示,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可能实现微幅正增长,三、四季度GDP有望实现6%甚至更高增速,全年仍能实现接近5%左右的增长。他认为,下半年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将充分释放出效果。随着全国的局部地区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为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推进提供了空间,随着货币、财政、地产、扩内需、畅循环、中小企纾困、稳就业等方面政策形成合力,稳增长政策将充分释放出效果,助力经济修复。

稳增长政策将持续显效

“关键性”举措应加快落地

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既有锚定短期经济修复的“加油包”,也有立足长期发展的“组合拳”。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月1日至6月9日,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六个行业获得退税9912亿元,其中制造业退税4411亿元。伍超明表示,考虑到年内制造业企业还将享受增量留抵退税按月全额退还,两部分资金还将推升制造业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速,对年内制造业投资形成向上支撑。

自7月1日起,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再扩大7个行业。这些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据测算,该举措将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

今年前5月,全国民间投资增长4.1%,低于整体投资增速。但随着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以及近日发改委明确将支持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后,市场普遍预计民间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回升。

当前,1~5月财政部PPP管理库新入库、签约、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分别为3857亿元、2419亿元、7687亿元。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志国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项目的谋划、入库有一定的周期,PPP入库、签约等数据将在下半年呈现出明显增长。

短期来看,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等都将为稳增长发挥作用。根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政策部署,因地施策出台了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多地将政策重点聚焦在提高当地居民的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积金政策既是房地产的政策,也是稳经济大盘的政策,对于降低房地产的运行和交易成本、刺激购房者购房需求、活跃经济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各地出台的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更侧重于发挥公积金政策减轻民生负担的效果,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购房者、租房者等的压力,活跃企业生产端和居民消费端。

中长期看,一些政策措施将在更长时间周期内持续显效,如扩大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支持范围、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根据政策安排,扩大专项债支持领域,会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也提出,研究将新能源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若按“十四五”新基建总投资12.5万亿元来测算,假设公益性新基建占比80%,有一定收益的占比30%,项目资本金占比20%,则“十四五”公益性新基建项目所需的专项债规模约2.4万亿元,即每年新基建专项债约4800亿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还有部分措施有待进一步明确政策落地的安排部署。如:一揽子措施中提出,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实现形式,缩短票据账期对于缓解中小企业成本和现金流压力将具有重要影响。今年1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已经作出此项安排。考虑到当前成本压力对于企业经营仍有较大挑战,因此经过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实施文件。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数据,2021全市场商票承兑3.8万亿元。

“三重压力”仍存

中期政策衔接需及早谋划

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虽然逐渐消散,但经济运行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以制造业为例,6月仍有49.3%的制造业企业反映订单不足,华北地区、上海等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经济活动较疫情前仍有缺口。供给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形势变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远未结束。预期方面,多方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企业出于节约人力开支等考虑,对于扩大用工态度偏谨慎,预期指数虽有所回升但低于长期均值。

物流方面,胡焓提醒,物流业回升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仍需关注。宏观经济回升动力强弱对物流需求回升的力度和节奏仍有较大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同时要关注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受疫情和燃料成本影响,二季度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上升显著,平均达到55.7%,远高于主营利润指数,成本上升严重挤压盈利空间。此外,要继续关注小微企业生存困境。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经营普遍困难,4月份以来小微企业业务量、新订单和预期指数显著低于大中型企业。6月份,小微企业主营利润指数不到40%,资金周转率指数不升反降。很多小微企业反映,生存经营压力大,难以为继,建议物流相关纾困政策和合同订单向中小企业倾斜。

6月29日,工信部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胡焓表示,随着行程码取消带星,各地相继出现替代方案,企业建议要继续优化通行管控,畅通监督反映渠道,切实避免出现“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情况。

下半年,稳增长依然非常必要且紧迫。伍超明认为,稳增长、稳就业仍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重点会放在稳定信贷增长上,防止居民部门信用持续收缩;同时受稳物价、稳汇率目标的制约,宽松力度或总体温和,配合财政发力、结构性政策加力仍为主导。

财政政策方面,调整预算赤字、发行特别国债、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等增量财政政策自二季度以来就一直受到市场关注,但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伍超明指出,当前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性不强、可能性较小,可能反而会对财政债务风险带来扰动。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则指出,今年专项债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加快地方债务压力的显性化,压缩未来地方财政腾挪空间。他认为,下半年增量财政政策或将通过专项债扩大使用范围和“准财政”发力来实现。当前,第三批专项债项目申报将进一步助力产业、能源转型。而国常会在近期分别决定新增8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贷款额度,以及创设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发挥“准财政”效能,金融工具还可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助力项目加快落地。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存量政策靠前、增量政策发力、地方层层分解、全面赶超性复工复产等将保证三季度经济加速反弹。持续复苏的政策基础和内生动能依然是中国经济中期必须高度关注的焦点。

Tags:[db:TAG标签](830327)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一揽子政策助力经济回稳 中期政策衔接需及早谋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