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资管过渡期尾页的“攻坚战”(上):倒计时吧,抹平波动的“摊余成本法”

网络整理:08-18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资管过渡期尾页的“攻坚战”(上):倒计时吧,抹平波动的“摊余成本法”)

开篇先来个悬疑片。

买银行理财的朋友,是否记得去年7月,随着债市走弱,当时有好几家银行的理财出现过盘中跌破净值。

投资者算是开了眼了。大家那时候的脑筋,还是买银行理财就得旱涝保收,“破刚兑”就是打打嘴炮,岂料还真能亏损啊?于是大家表现出的简直是惊慌与猎奇。

也许这就是在一个颠倒幻象世界里呆久了以后的反应:会觉得正常的是不正常的,觉得不正常的是正常的。

当时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请大家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债市宽幅波动成那样,债券类资产又是很多银行理财占大头的底层资产,那理财跌是必然,那些死死不跌的,反而才是奇怪的吧?

而且如果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当时敢跌破净值的,竟然反而是几家零售做得最好的银行。这是为啥呢?

趁今天“愉见财经”再聊资管新规和理财“破刚兑”的话题,顺便也把这个谜底给大家揭开。过去,相当一批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因为戴着“摊余成本法”的魔术手套,才得以把产品实际的波动给“抹平”,不让大家轻易看到。

但接下去,这样做,恐怕越来越难了。

“摊余成本法”倒计时

眼下已经9月份了,资管新规留给银行理财的过渡延长期,就快走到最后一个季度了。这段时间可谓银行“破刚兑”攻坚战,从消息面看,近期资管圈的重磅消息不断,且几乎都是关于理财子公司老玩法不再适用之类的政策收紧信号。

首先是传出监管召集六大行开会,要求过渡期结束后不得再存续或新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

其次,市场传出对于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未来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逐步消化。

以上两条市场传言,大家可能会觉得,哇,第二条还挺猛的,第一条看起来好像没啥,只是产品估值计量方法的小指导吧?

但其实,第一条也厉害的,这其实是打破刚兑铁嘴的必杀技之一。

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愉见财经”表示,近期该行理财子公司正在梳理各类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各类产品,由于涉及面太广,整个公司迎来了“摊余成本法”倒计时。

他表示,除了过渡期之后板上钉钉要改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外,从9月1日至10月30还有2个月的过渡期,届时监管对于“不活跃可摊余”等之前银行模棱两可的定性,都进一步收紧了规范。

抹平波动的“摊余成本法”

回到开篇的悬疑之问。其实早在去年7月“愉见财经”就写过一篇专栏《固收类理财怎么会跌破本金的?除了债市波动,还有“拆杠杆”和“资金池”的秘密》,扒了当时银行理财盘中跌破净值的原因。

除了市场原因之外,这些理财不再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也是一大原因。因为躲在“摊余成本法”之下,其实就有那么一丢丢拆东补西来熨平波动波动的意思。而如果改用市值法计量公允价值,那波动就会难以避免被呈现。(大家可以对比基金产品)

一年后的今天,随着监管对于理财子使用“摊余成本法”条件进行规范和约束,未来,更多产品跌破净值的波动将无法被轻易抹平。

那为啥之前大部分理财产品波动都被抹得平平的呢?这里需要回顾一下资管新规以及后续出台的补丁政策。

口子与突破

事实上,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前前后后,监管给银行使用“摊余成本法”留了四个口子:

口子一,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

口子二,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

口子三,过渡期内,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定期开放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

口子四,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但即便有这四个口子,也不应该有那么多产品都跑来摊余呀?所以这里头,又要再叠加银行们动的小脑筋。

银行们呢,此前刚兑压力惯性的确太大了,投资者普遍也见不得自己买的理财飘绿,于是银行开始在产品期限上做文章,开放式产品以非标资产有“提前赎回条款”“分期还款安排”为由,投资到期日晚于最近一次开放日的非标资产;又例如在在资产性质上做文章,披着“不活跃”外衣,套用甚至滥用“摊余成本法”的。

有业内人士悄悄跟我们说,甚至一些银行的做法单独来看,是符合资管新规及《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使用摊余成本的,但是也不要低估了银行咬文嚼字的本事,甚至把四个口子交织在一起打出“组合拳”,就撕出了一个符合摊余成本法的更大“口子”。

最后结果就是,突破玩法增多,几乎足以将大部分产品的估值波动给“抹平”。但这样就会拖缓市场化进程,影响真正打破刚兑的走向和期限。

“愉见财经”觉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还会导致“老实人吃亏”,那些最听话最快市场化的银行及其产品,反而波动大,投资人反而对此不待见了。这也部分回答了前文中的疑问,为何去年此时敢亮出理财真实波动的银行,反而是业内零售最好的那几家。

由此也可以理解,此次监管对六大行理财子公司祭出deadline,可以理解为,为下一步彻底打破银行理财刚兑做铺垫。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愉见财经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Tags:[db:TAG标签](828600)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资管过渡期尾页的“攻坚战”(上):倒计时吧,抹平波动的“摊余成本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