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林改第一县”的富农破局之道:政企民三方共担风险 “林下经济”借力金融突围

网络整理:08-10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林改第一县”的富农破局之道:政企民三方共担风险 “林下经济”借力金融突围)

万山层林,是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引以为豪的“绿色不动产”。

作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县,武平谨记习近平总书记“集体林权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嘱托,以分山到户撬动农户耕山育林的积极性,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开发等林下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产业发展道路。

在深化林改的过程中,武平也曾面临瓶颈。首要难题便是在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单一、收入不稳定、缺乏标准化抵押物以及缺少征信体系的现实条件下,传统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覆盖不足。

“创新性地利用政府财政投入作为担保资本金,让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林权所有者三方实现风险共担,是武平化解困境的经验。”武平县林业局林权登记中心主任彭伟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元年。如何立足当地产业特色,创新富农路径成为了武平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力的重点。

武平县东留镇下坝村村支书邬茂福告诉记者,在灵芝种植产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食药用菌深加工企业有望成为武平新时期招商引资的重点。

生产与消费都有金融服务方案

“2020年,下坝村灵芝种植的规模达到1400多亩,每亩年平均产值超过5000元。”邬茂福告诉记者,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在于林改。

2001年6月,武平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改的核心在于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在过往,林木采伐似乎是林地资源变现的最佳路径,但分山到户却为“不砍树也致富”开拓了新思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开发等林下经济模式一时间风起云涌。

具体到东留镇特色,东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冯素金撰文指出,东留是武平的西大门,为闽赣两省三县六乡接合部,全镇面积3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5%,是典型农业乡镇。共种植芙蓉李、油柰、油桃、早熟梨、脐橙、杨梅为主的水果4万多亩,另外特色花卉富贵籽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占据全国90%以上富贵籽花卉市场。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农户融资则非易事。彭伟林说:“林地资源价值受管护压力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制约,其评估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对于林权抵押贷款始终怀有担忧。”

基于实际情况,金融机构也在着力探索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为此,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正在立足于县乡当地特色,深挖家庭消费贷款的服务深度与广度,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完整的服务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东留镇居民刘先生主要从事富贵籽及脐橙种植工作。他告诉记者,由于受疫情影响,富贵籽近一年的收益不理想,而脐橙需要至少3年才能挂果,其间还需要持续购买肥料。没有稳定的收入,家里老人就医、孩子上学,刘先生一家的日常开销压力陡增。据其了解,向当地村镇银行贷款需要二至三名自然人提供第三方抵押担保,刘先生感到困难重重。

武平的破局之道,在于让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林权所有者三方实现风险共担。2013年5月,武平成立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并由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作为担保资本金,降低金融机构对于贷款风险的担忧。根据次年出台的武平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个体贷款以3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为主,且贷款额度上限为评估价值的50%。

林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畅通的同时,农户个人消费的资金需求也伴随农村地区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愈加突出。林业生产周期长,回本慢,林农们的生活资金常常出现短缺,尤其是面对装修、教育等一次性大额支出时,更是困难。

所幸,凭借无抵押无担保的便捷融资优势,兴业消费金融将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延展至农户个人消费,为满足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金融支持。针对刘先生个案,兴业消费金融了解到客户家庭生活消费方面有迫切的资金需求,客户经理林泳桦迅速跟进,为其介绍家庭消费贷款的特点和其他金融知识。“兴业消费金融的主打产品家庭消费贷审批很快,也无需抵押担保,贷款期限也比较长,最高额度可以达到20万元,基本上能够减轻农村居民一次性大额支付的压力。”在确认了刘先生的贷款需求和相关还款能力后,林泳桦立刻根据流程帮助其申请贷款业务,经过审批10万元资金于当天放款到账。

刘先生对此十分认可:“种植业的收成受到季节、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这笔钱,可以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兴业消费金融还根据客户资质情况及其还款能力的评估结果,为客户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还款计划。为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兴业消费金融积极服务县乡农民,通过送“贷”下乡,一对一、面对面地为农户送去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4条新路探索“不砍树也致富”

保护绿色不动产的举措为林农“不砍树也致富”开拓了新思路。彭伟林介绍,林下经济主要包含4大类:第一是林下种植,涵盖毛竹、茶叶、中药材等作物;第二是林下养殖,散养土鸡、牛、羊等;第三是林产品采集与加工,诸如野生菌采摘等;第四则是森林景观开发。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武平作为老区苏区的使命担当。立足乡村现实,农村现代化建设仍有诸多短板亟待补齐。

就林产品采集加工而言,彭伟林向记者表示,目前野外灵芝栽培面临大棚种植产品的冲击,而在销售端也只能走中药材渠道,尚未打通饮品售卖通道,林农的实际收益偏低。邬茂福则告诉记者,灵芝种植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期待更多食药用菌深加工企业进驻武平,从而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升级。

而传统意识则成为了武平林下种植产业发展的羁绊。东留镇小溪村村主任刘华生指出,当地村民存在一定短视,重数量而非质量,芙蓉李还未成熟就忙着采摘,产业谈不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此,刘华生希望尽快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集群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同时也应重视提升农民的金融意识。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兴业消费金融采取亲核亲访、面谈面签的线下展业模式,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不仅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可行性,还能为农村居民普及金融教育知识,为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助力。

森林景观开发则是武平乡村振兴工作的另一大抓手。武平山清水秀,建设森林步道、天然氧吧、康养基地等场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龙岩市2021年3月出台的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规划中,围绕武平梁野山、湿地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项目占据较大比重。

彭伟林表示,森林旅游、康养项目能够最大程度促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才有发展。旅游项目开发能够吸引游客到武平来,继而铺开民宿民居以及相关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游客能够留下来。这是乡村振兴图景之下值得探索的一条路径。”

Tags:[db:TAG标签](819590)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林改第一县”的富农破局之道:政企民三方共担风险 “林下经济”借力金融突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