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信号明确!一季度社融增量超10万亿,M2增速12个月来首次降为个位数!4月流动性如何保障?央行这样回应

网络整理:05-16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信号明确!一季度社融增量超10万亿,M2增速12个月来首次降为个位数!4月流动性如何保障?央行这样回应)

本周进入一季度宏观数据密集公布的一周,金融数据打响头炮。

4月12日,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即便是在去年受疫情影响的高基数影响下,今年一季度银行新增信贷投放规模依旧非常可观,且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反映出实体经济持续的复苏势头和强劲的融资需求。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即使是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实现同比多增5741亿元。不过,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以及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诉求正逐渐在信贷社融中体现出来。一方面,社融增速逐渐下降,初步统计,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另一方面,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这是M2增速连续12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后重新降为个位数增长。

“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表明金融机构对经济恢复保持了稳固的支持力度,从全年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是基本匹配的。”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下一步我们要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央行在数据发布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以及近日履新宏观审慎局局长的李斌就宏观杠杆率变动趋势、4月地方债发行对流动性的扰动、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数字人民币试点最新进展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金融数据“增速降”是大势所趋

业内普遍认为,在去年高基数及信贷额度控制的背景下,虽然一季度社融增量比去年同期少8730亿元,但依然是季度增量的次高水平,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旺盛的融资需求。

阮健弘表示,从一季度社融增量的结构看,金融机构的信贷稳字当头,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债券市场在上年基数比较高的情况下少增长,总体上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保持平稳。尤其是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2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12亿元,增长近一倍。

从3月新增信贷的结构看,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中长期信贷均表现亮眼。其中,就个人债务增速较快的问题,根据央行测算,去年末,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是73.6万亿,同比增长14.6%,其中个人贷款余额是63.2万亿,同比增长14.2%。

“个人债务增长的速度比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居民年龄结构、消费升级、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个人贷款的增速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阮健弘称,新增个人贷款从结构上看,比较突出的是“一升一落”,升的是个人经营贷款的增速回升,落的是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速回落。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2和1.4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款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

此外,在企业新增贷款方面,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了1.33万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总量中占约五成,反映出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表明3月信贷增长的“量增质优”,金融部门对于实体经济支持的发力更精准。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呈现出增量高、增速降的特征。”张旭称,“增量高”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增速降”体现出稳杠杆的内在要求。相比之下,去年为对冲疫情影响,名义GDP增速降低至2.3%的同事,在政策的支持下M2增速提高至了10.1%,使得宏观杠杆率的快速提高,但宏观杠杆率的阶段性上升是在为将来稳住杠杆率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经济正向常态回归,应引导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避免积累风险、挤压经济长期增长的空间。所以,金融数据“增速降”是大势所趋。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3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下行,一方面源于上年同期为货币扩张高峰,高基数会压低今年的同比增速,另一方面则反应当前货币政策正在向常态化回归,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处于温和增长状态。尤其是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仍超出普遍预期,显示信用收缩仍相对温和,主要原因是在企业融资需求仍然较强。在今年稳定宏观杠杆率的目标下,后期主要金融数据虽仍会出现波动,但增速整体温和下行的方向不会改变。

阮健弘也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出现了阶段性的上升。疫情期间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是逆周期的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体现,相关政策在有效推进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运行不断的恢复,经济增速不断的回升,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势头开始明显的减缓,上升的幅度逐季收窄。2020年一、二、三三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幅度分别是14、7.2和3.9个百分点,到了第四季度就变为下降1.6个百分点。

“四季度宏观杠杆率的下降表明实体经济的活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恢复,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明显提升。未来随着经济向常态回归,内生增长动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灵活、合理适度,预计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平稳。”阮健弘称。

财政因素已纳入央行流动性管理框架

在经历了1月末市场资金面的紧张后,尽管3月以来宽松的资金面让市场暂时减少了对央行流动性投放的关注,但随着进入4月后地方债发行的提速,以及即将到来的集中缴税冲击,央行如何保障市场流动性再次成为市场关心的问题。

孙国峰对此表示,央行一直高度关注财政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并将该因素纳入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统一予以考虑。央行将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密切关注4月份财政收支和市场流动性供求变化,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不过,张旭认为,近期流动性的宽松并不是得益于央行资金的补给,更多地是来自于财政系统的净投放。但是,财政资金是不可能永远净投放的,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正常回落,下阶段DR007等资金利率很可能小幅上行、波动率亦会适度扩大。

孙国峰也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地方专项债额度下达时间较晚等原因,地方债的发行进度比前两年慢一些,后续发行速度可能加快。同时4月份税款入库的规模也比较大,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但由于一季度末财政支出较多,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其影响。

孙国峰再次强调,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以及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财政、现金等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其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市场利率走势,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变化趋势。其次,在观察市场利率时重点看DR007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以及其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平均值,而不是个别机构的成交利率,或者受短期因素扰动的时点利率。

“今后,央行将继续灵活开展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市场不必过度关注。”孙国峰称。

此外,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目前央行相关的司局已经开始研究直达实体经济的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据孙国峰透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其原则就是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化原则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主动向碳减排领域配置更多资源。透明化是指工具的机制、应用规则都是明确的,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政策具有精准性和直达性。国际化是指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和国际是接轨的。

经营贷违规入市会影响楼市调控效果

近期,部分楼市热点城市加大对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排查和处罚力度,即便如此,3月新增信贷数据显示,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新增信贷显著超出季节性,当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6239亿,环比多增2126亿,在基数抬升背景下,同比仍多增1501亿,与当月商品房销售依然火热相印证。

针对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邹澜表示,在部分房价上涨预期较强、炒作氛围较浓的热点城市,出现了骗取银行经营贷实际用于购房的现象,甚至有些还涉及有组织的违法活动。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遏制,不仅会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会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近日,个别城市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初步已经摸清了典型案例的典型做法和关键的违法环节。不过,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希望商业银行不要因为这一问题影响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

“对于经过必要的、正常的核查程序,确实是因为违法违规活动和银行工作人员无法立即识别的问题,应该也是在我们银行的基层员工和基层行的尽职免责范围之内。对于发现的这些因为作假骗取贷款的,需要依法依合同追回贷款。当然,涉及到购房人由于是受不法机构和人员的蛊惑、欺骗,通过作假的行为获得了贷款被银行追回造成损失的,可以向相关部门、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邹澜称。

此外,近日央行召开的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上提出,因地制宜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对此,邹澜解释称,央行将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支持的举措,指导各类金融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增加调查分析,通过区分考核指标、经济资本、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针对性措施合理增加对贷款和社融增长缓慢省份的信贷投入,促进其增速逐步回归正常,鼓励全国性银行发挥自身规模和管理优势,从这些省份风险较低的好企业、好项目入手,加大信贷投放。

同时,为多措并举促进区域间金融供给协调发展,邹澜透露,央行将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通过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困难省份的融资支持力度,督促政策性银行发挥信贷支持“排头兵”作用,积极支持补好区域融资短板,引导全国性银行通过“三农”事业部等机制,对有关地区的支柱产业给予及时有序的支持,调动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性,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措施,引导其更好服务当地实体经济。

为统筹平衡好防风险和稳信贷,邹澜强调,在优化信贷结构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统筹好信贷投放、利润增长、不良贷款增加等因素,自主审慎审贷。加强同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配合地方政府依法有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约束机制。

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会上,新近担任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的李斌就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数字人民币试点等问题作出回应。

4月2日,央行就《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附加监管指标体系、恢复与处置计划、审慎监管措施等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目前第一组到第五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初步设定的是0.25%、0.5%、0.75%、1%和1.5%。

对此,李斌表示,总的来看,《附加监管规定》有利于系统重要性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实力和损失吸收能力。五组之间过渡比较平滑,整体水平与国际要求也是适应的。我们做了科学认真的测算,相对于我国银行业目前实际资本水平压力不大,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整体资本补充压力不大。

此外,对于数字人民币试点,李斌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应用场景逐步丰富,应用模式也是持续创新,系统运行总体稳定,初步验证了数字人民币在理论政策、技术和业务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坚持稳妥、安全、可控原则,以受邀白名单用户小额交易为主,目前参与人数、参与笔数、净兑换的金额总体上还是比较小的。下一阶段,将根据试点参与各方的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数字人民币技术、业务和政策方案,深入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模式,强化数字人民币通用性和普惠性,完善产品功能和应用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试点地区目前总体上仍然处于试点测试阶段,什么时候正式推出现在还没有时间表。”李斌称。

公开资料显示,李斌于197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曾任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李斌专业功底扎实,学术造诣同样深厚,曾获第十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曾四次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

Tags:[db:TAG标签](773174)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信号明确!一季度社融增量超10万亿,M2增速12个月来首次降为个位数!4月流动性如何保障?央行这样回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