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解码工业百强区:占全国GDP15%,向中高端制造业挺进

网络整理:05-06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解码工业百强区:占全国GDP15%,向中高端制造业挺进)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布了《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1)》。

根据报告,2021年工业百强区GDP总量达到1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5%。其中,六成百强区GDP已超千亿元。同时,百强区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劳产率超过60万元的有34个,较上年增加9个。

与百强县不同,百强区作为市辖区,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突出,正是推动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要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扎实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对此,作为城市工业的主要载体,工业百强区也担有重要任务。

上述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系列报告已持续多年,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之外的市辖区作为评价对象,已然成为观察中国工业强区发展的一把量尺。

对照2017年-2021年五年间中国工业百强区、十强区的变化趋势,那些转型升级越早布局、创新能力越强、自身产业特色越突出的区域,在历年的百强榜中名次越是稳固。

百强区东部扎堆,浙江无缘十强

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15个省份。百强区高度集聚在沿海四省,江苏省拥有23个百强区,广东省拥有21个,浙江省拥有13个,福建省11个。

尽管江苏省百强区数量略高于广东,但进一步看GDP超千亿的百强区数量,广东则超过江苏,分别占据18席、15席。另外,广东南山区、天河区、龙岗区、福田区GDP超4000亿元,持续在经济规模上领跑百强区。

就区域分布而言,2021年百强区东部地区有75个,中部地区14个,西部地区10个,东北地区1个。

过去五年间,百强区的分布情况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稳定,主要高度集聚在东部地区,占总量的3/4左右。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互追赶,目前西部地区百强区数量略微落后于中部。东北地区则入围数量很少。

(2017—2021年工业百强区区域分布变化 制图/朱玫洁)

换个角度看,劳产率超过60万元的百强区在东、中、西部的分布更为均衡。其中,东部地区18个,中部地区12个,西部地区4个。这也得益于近年中、西部核心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例如,武汉、长沙、南昌均有多个市辖区入围工业百强区,使中部地区劳产率超过60万元的百强区数量较多。

今年工业十强区为深圳龙岗区、广州黄埔区、佛山顺德区、深圳南山区、佛山南海区、常州武进区、青岛黄岛区、深圳宝安区、无锡新吴区、南京江宁区。

十强区中,广东常年包揽六席,剩下四席由江苏、山东瓜分。其中,深圳龙岗区、常州武进区、青岛黄岛区分别也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的第一工业强区。

来自广东的十强区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特点,例如宝安区、龙岗区、南山区、顺德区等年专利申请总量、发明总量均位于十强区高位水平。同时,与广东、江苏诸多工业强区扎堆百强区前列不同,青岛黄岛区是山东在工业区前二十强中的“独苗”,也是青岛石化产业、船舶海工产业的高地。

深圳龙岗区自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蝉联第一位,地位稳固。余下九区在五年来的排位中呈现出稳中有变、“摩擦”不断的趋势,各自位次时常上下浮动1-2位。这也意味着位次相邻的工业强区竞争势态激烈,稍一放松,“追兵”即刻就到。

例如,今年工业十强区格局出现了变化,佛山顺德区自2018年后首次跻身前三;常州武进区也打破近四年来广东市辖区垄断前六的格局,力压深圳宝安区获得第六名。

另外,来自浙江杭州的萧山区一度在2018年入围工业十强区,但此后三年,浙江一直未有市辖区再度入围前十。曾作为省内工业第一强区的杭州萧山区,近年来也正逐渐被宁波北仑区取代。

实际上,杭州萧山区在2018年进入工业十强区后,排名开始连年下滑,从2018年-2021年排名分别为第10名、第15名、第17名、第20名。这与其近年推进转型升级、身处产业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有关。

在杭州内部,近两年,发力智能制造的滨江区排名位次已超过萧山。在浙江全域,宁波北仑区进步很快,从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的排名分别为21名、14名、14名、12名,可谓百强区头部群体中升起的一颗新星。

目前宁波北仑区是浙江第一工业强区,也是代表浙江挺进前十的种子选手。另外,杭州滨江区也有希望与宁波北仑区争锋,其最高排位在2020年达到第13名。

转型浪潮已至

过去五年,产业转型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对于发展工业的市辖区,普遍走到腾龙换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能以多快的速度将工业制造业推向高端化、智能化,决定着这些工业区的竞争力,这也是市辖区工业发展的方向。

以杭州萧山区为例,曾经也是发展强势的工业大区,以纺织产业闻名。为推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2018年初,萧山区针对羽绒印染等十一个行业,全面整治低、小、散产能,至当年年中,就完成了首批765家企业关停取缔及停产规范工作,可谓“壮士断腕”。

而后萧山区也试图招引数字经济(包括5G、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企业,并积极推进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汽车零部件产业改造市级试点等,但短时间内形成新的产业集群难度较大。据统计年鉴,萧山区2017年—2020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发展指数尚未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在工业百强区排行中位次呈下滑趋势。

2021年,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出,将推动纺织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现代纺织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万亿元。这也是接下来萧山区加速转型的机会。

反观广州、深圳等地,其发展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较早,平稳过渡动能转换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型产业早已成为支柱产业,造就一批稳坐工业区排名前列的市辖区,包括深圳龙岗区、广州黄埔区等。

这些工业强区已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特点。例如,在2019年发布的榜单中,龙岗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四个区的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均已超100亿元。龙岗区、南山区、宝安区、顺德区、天河区、南海区等当年专利申请总量超过2万件。

蝉联多年工业第一强区的深圳龙岗区,凭借华为、比亚迪等大批知名企业的集聚,目前其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突破9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超前布局工业互联网,紧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许多工业强区都在着力推进。在这场对未来极为重要的制造业升级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例如龙岗区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与华为公司的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展开深度合作,也有充足财力支持地方企业转型。

近两年,龙岗区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包括了“龙岗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计划”、“龙岗区中小企业上云计划”等。上述第一个计划针对区内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由华为提供专家团队及技术支持,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相关费用由政府出资补贴三年,补贴比例按95%、90%、85%逐年递减,计划5年扶持不少于130家企业智能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来尚未有市辖区进入工业区十强的浙江,近年正在高举高打、发力于先进制造业,提出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浙江制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并高规格部署了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举措。

以宁波北仑区、杭州滨江区为代表的浙江工业强区,已徘徊在十强区门口,未来可否借助全省层面的战略东风进一步突围十强区,值得关注。

聚焦特色产业链,百强区走向专精特新

区域“一盘棋”理念,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重视。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市辖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各区之间同质化竞争、展开协同与分工是大势所趋。尤其对于工业强区,制造业有着鲜明的产业集群效应及产业链分工的特色,市辖区工业发展也将摈弃“大而全”的模式,转向更合理的产业分工,找寻自我特色。

无论是今年取得突破性名次的十强区佛山顺德区(第3名)、常州武进区(第6名),还是近年不断攀升的宁波北仑区(第12位)都有特色的“产业名片”,在某些细分领域占据市场高点。

例如佛山顺德区的家具家电产业已是全国闻名,顺德也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微波炉、热水器、消毒柜、电风扇等家电制造基地之一,拥有美的、万家乐、格兰仕、万和等9个驰名商标,占全国家电行业驰名商标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近年顺德区正在传统家居家电产业上“做加法”、“做裂变”,向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升级;向家电制造更上游的机械装备业延展,利用零部件配件较为齐全的优势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

一旦瞄准新的细分产业,顺德区行动果断,迅速匹配资源。佛山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今年曾表示,顺德改腾出的10万多亩空间,将优先用于机器人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并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扶持,“包括鼓励企业攻关机器人关键技术,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0万元扶持。”

这种果断的产业培育风格也体现在常州武进区身上。2011年石墨烯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武进区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道路,建设首个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并成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这也是全球第一家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究机构。

更重要的是,在十年间武进区对于石墨烯产业的支持并未改变。目前,武进区在国内石墨烯产业中已占据高位,甚至创造了14项全球第一,成为武进区独特的产业优势,难以有其他区域可替代武进。

在紧盯某一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下,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乃至行业龙头企业自然而然在区域中诞生。

典型的案例是宁波北仑区。北仑区的一张特色名片是压铸模,在这里产出了全国60%的压铸模,高度集聚了压铸模上下游产业链,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

2019年至今,工信部先后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宁波现拥有18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次于北京、上海。这其中,仅北仑区模具产业就贡献了不少专精特新企业。例如,在北仑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园中,中国压铸模具重点骨干企业便有11家、列入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达到17家。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下一步便是“单打冠军”,这类在产业链节点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企业,又将进一步集聚要素,形成区域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鼓励大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支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

目光投向技能人才

人才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各工业百强区推出大量人才新政。如佛山市南海区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引进奖励和培养资助暂行办法》、南京市江宁区制定出台了《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引才用才若干意见》、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也发布过《关于实施“飞凤人才计划”的意见》。

对于高层次人才,各地都十分重视,以最高数千万元资助顶级团队的人才引进政策已不鲜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工业强区也出现了对技能人才、蓝领人才的支持政策。

广东地区具有浓厚制造业基因的城市,近年来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例如,深圳宝安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中提到,重点推进在职劳动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由政府、企业、个人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学费。宝安区在市级政策上还加大了学费补贴力度,并对开展关键技术岗位人才培训的区重点扶持企业,按相关政策予以补贴。

佛山南海区自2017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城工匠命名活动,并从评价标准、精神内核、政策支撑等多方位探索制造业工匠培育体系。后续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

实际上,2020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中就包括了计划开展广东技工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实现高技能人才占全省技能人才比例32%以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制造业迈向“智造业”的时代,工业强区的转型升级与产业迭代,对地区的人才质量产生了更高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顶尖人才的数量,也需要对制造业人才素养的基本面进行提升,这也是工业强区接下来的发力点之一。

Tags:[db:TAG标签](759692)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解码工业百强区:占全国GDP15%,向中高端制造业挺进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