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原标题:小米闯关:手机攀高难,造车狂被卷)
采写/王舒然 编辑/万天南
去年8月,曾表示未来两年不再公开小米汽车信息的雷军,还是“忍不住”了。
3月5日,雷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介绍,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并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2024上半年量产。
就在几天前,又有报道称,小米智造基金投资了车载声学领域的上海追锋系统有限公司,进一步延展汽车产业链——小米造车的信心、决心显露无疑。
不过,尚在“襁褓”中的小米汽车,已经强敌环伺了。
今年1月,特斯拉掀起价格战,对Model 3和Model Y降价2-4.8万元不等,迫使国内车企跟进,问界、小鹏、蔚来等车企均先后降价1-3万元不等。
而根据晚点Auto此前的报道,小米汽车可能有两个版本的定价,分别是26-30万元和35万元之上,这和降价前的特斯拉Model 3 和Model Y定价区间重叠,此番特斯拉降价,小米要不要跟?
造车故事不明朗,手机主战场,小米受累于大势下行,表现同样低迷。
IDC数据显示,去年小米手机的国内市场排名,从上一年的第三名降到第五名,出货量同比下滑23.7%,是近六年来最低。
海外市场也不乐观,虽然排名稳居第三,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1.4%,出货量同比下滑21%。
相应的手机营收也在下跌,根据小米财报,去年前三个季度,小米智能手机营收为1306亿元,同比下滑17.6%。
双重夹击的小米,肩上的压力不小。
手机内力不足,高端之路未定
小米手机市场失利,有客观环境的原因。
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1亿部,同比下降11%,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内情况也大致如此,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为2.858 亿部,同比下降13.2%,回到十年前水平。
产品创新力不足,用户换机周期变长,市场内在驱动力减弱,是主因——寒意之下,手机厂商无一幸免。
不只小米,除了荣耀之外,多个国内厂商2022年出货量下滑幅度均超过20%以上。
但外因只是一方面,内功亦有关键影响,苹果便是很好的例子,以国内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为例,过去两年间,华为缺席后,依靠高端市场的口碑积累和品牌心智,苹果份额不断扩大,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不足50%,提升至2021年的63.5%,并在2022年进一步提振至72.6%。
但反观小米,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ASP(平均销售价格)很能说明问题,从2020年正式进军高端化以来近3年,小米手机的ASP并无显著改善,小米财报显示,2022年Q3,小米手机ASP由上年同期的1090.5元减少3%至1058.2元,基本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而在高端市场份额上,虽然,其凭借去年12月最新发布的高端手机小米13,在去年12月26日至1月1日期间,短暂拿下4000元至6000元价位的21.7%的市场份额,夺得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Top 1,但距离苹果的42.8%还有不小距离。
制约其高端化突破的核心原因是,小米缺乏底层自研核心技术,比如自研系统级SoC芯片和自研操作系统。
这在初期小米走性价比路线时还构不成障碍,但在冲向高端化的路上,从长期看,这限制了小米底层的创新能力,因为要实现“苹果”、“特斯拉”式的颠覆式创新,就需要底层技术的支持。
而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将命运托付给供应商。
小米高端手机11系列便是个教训,小米11全球首发采用了骁龙888处理器,而该处理器因发热严重被网友戏称为“火龙”,结果造成,自2021年1月上市后,大量网友遇到闪退、发烫、烧主板、卡顿、WIFI断流等问题,去年已停产,且在停产之前价格大跳水,直降2099元左右,几乎腰斩。
90后小敏是资深米粉,家里电器基本优选小米,但换了小米11后,已经脱粉了,“耗电严重,轻颜相机12分钟,就耗电25%,另外发烫严重,一个月内换了两块主板。”
小敏并非个例,在黑猫平台上,关于小米11的类似投诉高达2万多条。
小米11的问题最终也波及到了小米12的市场表现,小米12系列首月销量46万台,比小米11首月销量下降了59%。
而如今小米13的良好表现,某种程度上也和骁龙8Gen 2芯片没有拖后腿有关系。
当然,缺乏自研芯片技术这一点,不止小米独有,这也是国内厂商面临的共同困境,虽然各手机厂商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布局芯片研发,但限于技术实力,现阶段他们大多是自研专用功能芯片,而非系统级SoC芯片,比如影像芯片、电池管理芯片等,服务的是特定功能场景。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步日欣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手机厂商要自研手机SoC,除了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外,还要求产品体量足够大,能支撑起自研芯片的生态。目前,全球也只有像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大厂商,具备这样的条件。”
事实上,小米曾在2017年推出过自研SoC芯片“澎湃S1”,用于小米5C手机上,但市场反馈不佳,后来再无声响,雷军曾在微博坦言“确实遇到巨大困难”。
无论如何,对于小米来说,要在存量市场,重回上行通道,高端化是唯一的解题思路,而技术创新也是必选项,不能“浅尝辄止”。
汽车未上线,行业已内卷
手机增长不易,小米等厂商开始多方发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小米是步子迈得最大的一家,成为了手机大盘的萧条中,头部厂商变轨突围的典型例证。
相比手机的高端化突围,从0到1造车,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役——小米积攒的用户优势,愿不愿意为小米汽车买单?
答案或许没有那么乐观。
曾购买过小米三代手机产品的90后刘钧坦言,小米汽车不在考虑范围内,“汽车对安全性要求高,还是选择成熟品牌比较稳妥。”
刘钧的态度并非个例,在社交网站上,不少用户吐槽,“开着开着会车内发烫吗?”、“等小米先折腾明白手机,再看汽车表现,不然不考虑”、“小米旗下产品那个故障率,真心不敢买它的车”……
刘钧认为,车辆稳定可靠胜过一切。
去年买车时,他本倾向于购买特斯拉,但被其频发的安全事故劝退,最终在充分考量过驾驶体验和安全记录后,最后入手了一家传统汽车品牌,“安全性第一。”
当然,上述不少吐槽,可能基于某种主观偏见,毕竟小米汽车尚未面世。
但作为后来者,小米汽车一个客观的短板则是,因为入场较晚,导致其技术储备上,和先行的友商差距不小。
比如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这决定了汽车安全和性能等基础体验,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影响智能体验的技术。
主流汽车厂商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均有所建树,比如比亚迪、蔚来自研三电系统,理想的技术招牌之一则是增程电动系统,小鹏主攻自动驾驶等等。
相比之下,小米作为新入局者,在靠投资等快速“补课”,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小米去年投资了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企业;在自动驾驶芯片和技术领域,小米投资了黑芝麻智能、深动科技等企业。
但技术无法速成,友商们曾经熬过的艰难时刻,小米可能还要经历一遍。
这从去年8月小米公布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就能看出,其实现的自动泊车、自动绕行障碍物、自动环岛等功能,属于基本操作,并无太多亮点。
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视频截图
同时,由于研发时间只有一年多,体验并不完善,比如遇到车辆加塞、行人横穿马路时,会有较为猛烈的急刹车等等。
另外,从专利数上也能看出差距,专利之星数据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现有专利数493件,蔚来汽车旗下共拥有相关专利4000多件,小鹏汽车及旗下公司相关专利3000多件。
虽然小米与友商们差了七八年时间,这样对比并不公平,但商业世界从来无情。
小米汽车30万左右的定价曝出后,95后齐欢直呼不理解,“30万谁买小米啊?估计只有真爱粉才会买吧?”
究其原因,与友商同价位汽车相比,小米汽车似乎并无让人信服的优势。
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和小米汽车一样都是SUV,原起步价31.69万元,即便明年小米汽车的体验能做到接近特斯拉的水平,但在特斯拉率先降价到25.99万元后,似乎就“高下立判”了。
特斯拉降价的底气在于,其依托于自研技术和超级工厂等供应链优势,有着高于友商的毛利率水平。
特斯拉财报显示,2022年其毛利率达28.5%,高出比亚迪16%左右、理想19%、小鹏13.5%一截。
特斯拉财报数据统计
而华泰汽车研究院测算认为,这次降价之后,特斯拉国产车型大约还有10%左右的毛利,单车仍有3000美元的盈利空间。
这意味着后续特斯拉将有充足的空间来“拿捏”市场。
对于新入局者小米汽车来说,挑战实在不小。
再加之,新能源汽车属于烧钱大户,仅研发投入一项,每年动辄就高达几十甚至几百亿元,根据各家财报,2022年,特斯拉研发支出高达约209亿元,华为汽车业务为105亿元,蔚来108亿元,理想67.8亿元。
而且,卖一辆亏一辆是行业常态,具有先发优势的造车新势力们至今仍处于巨亏状态,根据各家财报,蔚来自2016至2022年,累计亏损764.41亿元,理想自2018至2022年,累计亏损64.73亿元。
“粮草”是否充足决定了能走多远,雷军曾在2021年公开表示,预计未来10年汽车业务将投入100亿美元。而根据小米财报,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同比下滑11.8%,为2140亿元,净利润则同比下滑高达59.8%,为70.6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5.02亿元,而2019-2021年同期分别为139.08亿元、83.51亿元和-19.46亿元——造车的烧钱力可见一斑。
另外,小米入局时间实在算不上好,新能源市场在经历过去两年100%左右的增速“狂飙”后,增速开始大幅放缓。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只有35%。
随着入场的玩家越来越多了,小米汽车未生先卷。
尽管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当下入局正是时机,但当“红利”消失,竞争进一步加剧时,也意味着小米汽车的赢面可能相对减少。
结语
虽然面临双重压力,但小米的突围之路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小米手机的高端化上,已经初见起色。虽然芯片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但小米在MIUI上力所能及的优化收获显著。
去年底,小米对一直以来被用户诟病的MIUI臃肿问题开刀,大刀阔斧做减法,最终使系统固件精简23%,不可卸载的应用数量减到只剩8个。
此举深得人心,搭载了新版MIUI的小米13高端手机,自去年12月12日发布后至今,好评率一直高达98%左右。
可见,只要回归用户需求,拿出过硬产品,小米的品牌号召力犹在。
十多年前,小米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智能手机价格,这样的光环不会轻易消失,同时也令外界始终对小米寄予厚望。
正如米粉刘钧所说,“虽然客观上我不看好小米汽车,但主观上,我真希望小米来打我脸。”(文中小敏、刘钧、齐欢均为化名)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财经故事荟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小米闯关:手机攀高难,造车狂被卷
- 搜索
-
- 2024-04-30小米闯关:手机攀高难,
- 2024-04-30直播电商,小红书的商业
- 2024-04-30硅谷银行本身不是“雷曼
- 2024-04-30未央今日播报:央行发布
- 2024-04-30跌跌不休!“白色石油”
- 2024-04-30“大消费”是否还能“胜
- 2024-04-30首单消费金融个贷不良资
- 2024-04-30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
- 2024-04-30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 新增
- 2024-04-30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
- 2024-04-30魏晨阳:持续探索中国不
- 2024-04-30马斯克的新十字路口
- 2024-04-30银行吆喝“摊余成本法”
- 2024-04-29统计局:11月CPI同比上涨
- 2024-04-29未央本周回顾:央行发文
- 2024-04-29未央今日播报:我国移动
- 2024-04-29健康险持续筑底 新方向仍
- 2024-04-29邮轮产业驶来!五部委:
- 2024-04-29村镇银行何以至此?
- 2024-04-29央行、银保监会发布调整
- 2024-04-30小米闯关:手机攀高难,
- 2024-04-30直播电商,小红书的商业
- 2024-04-30硅谷银行本身不是“雷曼
- 2024-04-30未央今日播报:央行发布
- 2024-04-30跌跌不休!“白色石油”
- 2024-04-30“大消费”是否还能“胜
- 2024-04-30首单消费金融个贷不良资
- 2024-04-30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
- 2024-04-30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 新增
- 2024-04-30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