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三人行

seo网站_seo自学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海“两条腿”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构建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打响本土制造消费品品牌

网络整理:04-13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上海“两条腿”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构建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打响本土制造消费品品牌)

9月18日,《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聚焦七个方面,提出了28项任务,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画出了一份路径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各界关注已久。早在2019年,国家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去年商务部启动申报工作并“吹风”试点方向。过去两年多,曾吸引二十多个城市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中,全国GDP前十强城市也都提过此项目标。

7月,商务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这五座城市率先尝到头啖汤。

近日,五城中,上海率先公布《实施方案》。在业内讨论中,上海时常被认为是“最像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实际上,2020年共有两座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万亿元,分别为北京和上海。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中,这两座城市也分别列总排名的第1位 和第2位,显示出极强的消费活跃度和消费供给、需求能力。

接下来,以上海为代表,如何推动国际消费中心的形成?

剑指全球消费品集散中心、全球新品首发地

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个关键概念,此次上海《实施方案》提出七大方面——第一,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第二,推动多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第三,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新高地;第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标志性商圈;第五,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消费环境;第六,完善国际消费政策和制度体系;第七,构建区域协同产业联动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提出打造全球消费品集散中心。对于国际消费中心来说,拥有全球性的集散作用格外重要。

以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消费中心为例,本地消费体量并不大,更多来自于开放型经济下对人流、物流的集聚。“这些申报城市中有的是物流(消费品)集散地,有的是人流特别大,但国际消费中心要求人流物流能叠加,并有买卖全球的双向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是对城市能级的综合考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中心”城市,不仅流量规模大,也要有中心节点作用,吸引来自全国全球的消费流量。无论东京、新加坡还是香港,每天吞吐大量商务人群、旅游人群,这些都支撑着城市的消费市场。

实际上,本轮批复的五座城市也正是2010年首批获得国家中心城市头衔的城市。

其中,上海打造全球消费品集散中心的一大优势正在于进博会。自2018年起,进博会已连续在上海举办三届。以疫情前的第二届进博会为例,它撬动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加,当时有超过1000家境外企业是首次亮相。

无疑,进博会已成为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作用也日益凸显。近日,第四届“进博会”首批出运展品已从欧洲启运。

上海除了打造全球消费品集散中心,顺势而来的另一个目标是“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进博会也为此提供了机遇。例如今年全球知名护肤集团——拜尔斯道夫将首次在进博会上亮相。

配套政策方面,上海也提出对消费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引领带动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同时,发挥浦东先进制造和贸易航运枢纽优势,推动消费平台和流通中心建设。

率先探索扩大开放医疗等服务消费市场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理论、政策与实践》报告显示,全球140个最大的消费城市人口占全球13%,却贡献了超过33%全球消费市场份额、超过36%的GDP。

促进一个区域的消费,中心城市的带动极为重要。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中,排名前10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杭州、武汉、苏州和西安。

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全国龙头城市,促消费不仅是关乎本地城市的消费,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对全国城市做出示范作用、带动作用。

以此次上海《实施方案》为例,其中两点值得格外注意。

首先,上海提出“打响本土制造消费品品牌,打造外贸企业自有品牌”,包括发展城市定制商品和高级定制品牌等。对于一批引领性本土品牌,将支持其进商场、上平台、入驻特色街区、进免税店。

同时,上海还将从展会层面发力,包括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设计创新展等等,提升本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在网络新消费层面,此次《实施方案》还提出打造一批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上海品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8月20号,在上海市商务委指导下,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市首发经济促进联盟已开始本年度引领性本土品牌的推荐工作,名单将在10月下旬揭晓公示。

上海培育出更多有竞争力的本地品牌,也将促进“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分得更多蛋糕。

《实施方案》中另一可能在全国市场产生影响的举措是,“扩大与消费相关的服务业开放,研究探索放宽电信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促进服务供给体系升级”。

陆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国际消费中心”往往强调商品国际化,比如国际购物中心,这比较狭隘的理解,更关键的是要考虑服务消费(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是否都有具有服务于全世界的特征。

他表示,我国日常消费品市场随着发展日渐饱和,消费面临突出短板其实是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些也存在一定供给制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数年前,上海曾着力推动一家国际医院的落地,努力许久后仍面临一些行业政策上的制约。此次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或将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提供机遇。

(作者:朱玫洁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Tags:[db:TAG标签](735573)

转载请标注:SEO三人行——上海“两条腿”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构建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打响本土制造消费品品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